文章分享

要跑要跳,膝蓋也要顧得好

現代人壓力大,不再只侷限於工作上,日常心理狀態也都備受考驗。很多人會選擇運動來轉換心情,流流汗,讓壓力釋放。其中,跑步、登山、重訓,會是我們民眾的心頭好,除了容易接觸之外,也容易達成目標。但是,開心運動之餘,如果說不小心遇到運動傷害,那該怎麼辦呢?

 

今天要帶大家來認識,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(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, 以下簡稱PFPS),也俗稱「前膝痛」、「跑者膝」。這是我們「膝蓋重度使用者」,不管是初學者,還是老手,都有可能會遇到的情況。只是,如果不去處理,究竟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?

 

首先,先來簡單了解,膝關節的構造,如(圖1)。膝蓋是由,股骨(femur)、髕骨(patella)、脛骨(tibia),這三個骨性結構所組成的關節,主要負責兩個動作,彎曲(flexion)與伸直(extension)。另外,還有前後十字韌帶(ACL、PCL)、內外側腹韌帶(MCL、LCL)、髕骨韌帶(patella tendon)。

 

 

(圖1)

 

 

再來,PFPS的疼痛機轉,通常是因為需要重複地或過度地使用膝關節的活動,對於髕骨股骨關節(patellofemoral complex)造成過多的壓力,像是:跑步、深蹲、爬階梯、跳躍等等。此外,PFPS的患者,大多數會感覺疼痛位於髕骨的裡面或是周圍,疼痛的程度與位置,有可能會因為當下的壓力多寡而有所不同,如(圖2)。

 

 

(圖2)

 

 

套句俗諺:「牙痛不是病,痛起來要人命」,有過牙痛經驗的人,這情況肯定能感同身受。簡而言之,PFPS,出現疼痛的時機,也很類似。容易出現在運動過程之中,膝蓋重複性地去彎曲伸直時,膝蓋前側就會出現疼痛。

 

造成PFPS的真正原因,目前並沒有確切的原因,不過我們可以歸類出以下幾個潛在的危險因子:

  1. 髕骨本身或是整體下肢的排列不良:髕骨外翻、扁平足、膝內翻、骨盆旋轉
  2. 下肢肌張力的不平衡:大腿後肌過於緊繃
  3. 過度使用或訓練:專項運動員更容易出現
  4. 外傷:前十字韌帶斷裂

我們想讓你/妳知道的是,過度使用或訓練才是主因。如果,運動前後,沒有適當的暖身或放鬆的話,都會使得關節壓力慢慢累積,就像溫水煮青蛙,最後造成疼痛發生。

 

說時遲,那時快,當我們意識到疼痛發生時,其實都已經過了預防的最佳時機。那我們能怎麼做呢?除了暫時減少運動量與頻率之外,就要尋求專業的徒手物理治療進行評估檢查。

 

透過徒手治療,能鬆動因關節壓力而緊繃的軟組織,再透過關節鬆動來降低關節壓力,使得因為關節壓力而造成的疼痛能解除。這樣才能讓膝關節再次擁有健康的狀態,也才能讓我們能重新開始運動。